文字大小
A- 18 A+
文字间距
A- 0 A+
滚屏(秒)
键盘快捷键

F11全屏阅读 / 退出全屏阅读

左右键盘 (上一页、下一页)

上下移动(上下移动)

目录
书籍信息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零五章 出塞 (上)

第六百零五章 出塞 (上)

汉时的世界观,长城以南汉家天下,长城以北匈奴为尊。

天底下只有这么两个超级大国,互相之间竞争不断,自然也是交流不断。

汉初的时候,有不少人在内部斗争之中失败,随即转头就跑匈奴那儿去了。

像是早期的陈豨,卢绾以及韩信...非淮阴侯韩信,而是同名同姓的异姓诸侯王,韩王韩信。

后面还有李陵,李广利等人。

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世界观里,唯有匈奴才能为他们提供庇护,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

而相对应的,同样内部争斗激烈的匈奴人这边,在失败之后也会选择逃亡大汉。

同样是因为大汉能够庇护他们,也愿意庇护他们。

此次前来投靠大汉的匈奴逃人,共有七个部落超过两万帐。

如此规模,自然是让与匈奴人对峙的大汉喜出望外。

“大王。”

负责传达圣旨的周仁,笑吟吟的说道“陛下对此事极为看重,只要大王能够顺利将诸部接回,必得陛下看重。”

这几乎已经是明说这是一次露脸的机会,事后必然会得到莫大的好处。

不动声色的李云泽,扫了一眼侍立在旁的周球,笑言“还请郎中令直言。”

周仁作为天子刘启做运动的时候,都能守在门外的心腹,自然是清楚知道天子的心思。

而一向以嘴严着称的周仁,在看了眼已经在李云泽身边担任车夫的儿子周球后,终于是将事儿直言出来。

没办法,为了家族的延续,必须得跟大王搞好关系。

“大王。”

周仁行礼言道“天子曰代王登品行不端,至国内怨声载道。本为代王,却久居太原郡实属无礼。天子有意迁代王登往平成(大同),收回太原郡。”

这番话的意思是,天子刘启对自己三弟刘参的儿子刘登不满,继承了代国却整天躲在繁华的太原郡厮混,就要迁他去代国真正的国都平城,然后收回太原郡。

最早的代王是老流氓的哥哥刘仲,看名字就知道是老流氓的二哥。

匈奴入侵的时候,废材刘仲不敢抵抗直接跑路,看在是哥哥的份上才没被砍了脑袋,不过也是被废为郃阳侯。

不过刘仲的儿子很牛,平定淮南王英布的时候立下大功,老流氓就将其封为吴王。

没错,就是七国之乱的老大刘鼻。

后来刘恒做了代王,不过勋贵们除掉诸吕后,选了他去长安城做傀儡,没想到刘恒手段老辣,反手就将勋贵们给按在了地上摩擦。

再之后刘武成了代王,然后梁怀王骑马摔死之后,刘武跑去当梁王。

至于代国,被文帝刘恒封给了之前的太原王刘参。

也就是说,刘参的儿子刘登一直住太原这儿,其实是有根据的,人家这一脉本来就是太原王。

只不过当天子想要找你麻烦的时候,你放屁的时候不够臭都能成为理由。

天子刘启的打算很明显,就是寻个由头,将富庶的太原郡从刘登的手里夺走。

心思微动的李云泽,笑言询问“晋阳乃膏腴之地,这是好事啊。”

这边周仁也在笑着“大王,天子有意用太原郡为酬功,封于大王。”

此言一出,四周群臣顿时骚动起来。

那可是太原郡!

早在晋国时期,太原郡这里就是三晋精华所在。

三家分晋的时候,更是成为赵国最早的国都。

之后多年以降,太原郡这片地方一直都是繁华与富庶之地。

后世除了李家起于晋阳席卷天下,建立了大唐之外。

也曾经有过许多英雄在此地崛起,围绕着这里更是爆发过无数次的大战。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正式设置了太原郡,治所就在晋阳。

汉承秦制,沿用了名字与地域划分。

虽然只有七个县,可哪怕是在大汉开国的时候,就已经有十七万户,近七十万的人口。

这么多年下来,太原郡这儿人口何止百万。

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商贸发达,形胜之地!

这样一块地方划入大王的手中,那岂不是意味着中山国的国力大增?

何止是国力大增,基本上就是直接翻倍。

李云泽嘴角翘起“也就是说,顺利接回那些匈奴人,就能得到太原郡酬功。若是接不回来...”

“接不回来也无妨。”

既然已经开口了,周仁自然也不会再遮遮掩掩,非常干脆的表态“天子必然会有别的办法促成此事。”

刘启既然决定了要扶持李云泽,那肯定会想办法增强他的实力。

没有借口无所谓,创造借口就是了。

只要天子不要脸面,谁能奈何他?

四周众人都是面露喜色,性格外向的主父偃,年轻些城府不深的颜异等人都已经是喜笑颜开。

这件事情看似是扩充了中山国的实力,可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他们现在都懂了。

李云泽沉默片刻,随即摇头失笑,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转而询问“本王听闻王信已然处斩,可为何张汤还未返回?”

张汤得了天子的命令处置黄金桉,原本做事的郭解已经嘎了,幕后指使的王信也已经砍了首级,可人却是一直没回中山国。

周仁再度行礼“大王,得知王信被处斩之后,王美人去往长乐宫中哭诉不已,还有馆陶公主在旁说话,太后生气之下就将张汤下狱。”

‘嘶~~~’

众人皆是心惊,未曾想张汤竟然被太后给下狱了!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让他们更加心惊胆颤的话语。

李云泽冷哼一声“妇人干政,国之将亡!”

这话直指窦太后,众人都是闻之色变。

就连一直不说话的石奋,也不得不向着李云泽行礼“大王慎言。”

李云泽不置可否,询问周仁“张汤如何,陛下可曾保他?”

“是。”

同样咋舌于李云泽胆魄的周仁,神色上愈发恭敬“虽说被下了大狱,可陛下已命廷尉照顾,自然无恙。等到太后息怒...”

“张汤若是出事,本王他日必当以窦家满门为其复仇!”

“大王!”

石奋实在是受不了了,干脆起身长揖“慎言呐~~~”

若是想要争夺大位,岂能恶了太后啊。

“哼。”

在平行世界里见惯了妇人揽权之事的李云泽,并不是很在意。

他转而继续询问“袁大夫遇刺之事,可有结论?”

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周仁急忙跟着转移话题“事情已经查明,乃是梁王所为。太后对此大为失望,已然命其返回封国。”

“哼。”

李云泽再度冷笑“杀了大臣,还是刺杀这等下作手段,返回封国就没事了吗?”

其实这件事情远没有说的这么简单,内里的勾心斗角以及牵连而死的很多。

刘武怨恨袁盎进言毁掉自己成为皇太弟的机会,派人杀了他。

面对追查,刘武又害怕的不得了,最终还把身边的谋士羊胜以及公孙诡给交了出去做替罪羊,这才勉强脱罪。

而此事也导致朝中大臣对窦太后颇有微词,因为他们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因此受到了威胁。

天子刘启的权势增强,窦太后为了保护刘武不得不退让等等等等。

围绕着这件事情而发生的勾心斗角,足以写上一篇万字作文的了。

“此事本王已经明了。”

李云泽干脆表态“这就准备出塞去接那些匈奴人。”

“大王。”

周仁急忙送上虎符与圣旨“天子有命,大王可调动长城守军以应此事。”

看到虎符,李云泽这才露出了笑容“甚好。”

什么阴谋诡计他根本不在意,唯有兵马才是真正为他所看重。

周仁走出大殿的时候,石奋与张欧齐齐的追了上来,一人一边拉着他的衣袖不让他走。

“万石君,张公。”周仁哭笑不得“这是何意?”

张欧不说话,却是将自己腰袢的玉佩给取了下来,径直塞进了周仁的手中。

这边的石奋,诚恳言道“郎中令见谅,大王今日所言,还望郎中令遮掩一二。”

李云泽对窦太后毫无尊重的言语,真心是不能传递到外界去,否则的话会给其继承大统带来巨大的影响。

周仁真是无语了“二位!某的犬子还在为大王驾车,某又岂能做这等事儿?”

张欧不管不顾,非得将玉佩硬塞进他的手中。

石奋这儿,更是要求周仁晚上必须要自己府上宴饮。

事情可以另说,但是态度一定要到位。

周仁无奈,只能是接下玉佩,也应下了晚宴。

张欧与石奋,这才放开了他,转而去一个一个的叮嘱今日之人,谁都不许多嘴多舌,必须把嘴巴缝严实了,否则的话肯定要让你倒霉!

什么叫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就是了。

他们既然已经站在了李云泽的这条船上,自然是要竭尽一切所能的为其划桨摇橹。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争储这种事情一旦失败,那后果可是极为惨烈的。

不但个人完蛋,背后的整个家族都要跟着倒霉。

所以这等事情,只能前进绝对无法后退半步!

李云泽对于这些,倒是没有那么在意。

他此时的心思,都放在了长城之外的匈奴身上。

站在王宫大殿前的丹阶上,单手扶剑的李云泽,目光遥望北方。

“又要出塞了。”

正在加载...